• 學校資訊
    • 學校資料
    • 法團校董會
    • 學與教
    • 學校政策
    • 學校報告
    • 校曆表
    • 報名表
    • 校車路線
    • 相片集
  • 各科動態
    • 中文
    • 英文
    • 數學
    • 常識
    • 電腦
    • 普通話
    • 音樂
    • 體育
    • 視覺藝術
    • 宗教教育
    • 圖書
    • 生命教育
  • 獎項資料
  • 校園電視台
  • 學校組織
    • 家教會
    • 家長團契
    • 校友會
  • 網站連結
  • E-class
      • Facebook
    • CBLMC facebook

CBLMC
  • 學校資訊
    • 學校資料
    • 法團校董會
    • 學與教
    • 學校政策
    • 學校報告
    • 校曆表
    • 報名表
    • 校車路線
    • 相片集
  • 各科動態
    • 中文
    • 英文
    • 數學
    • 常識
    • 電腦
    • 普通話
    • 音樂
    • 體育
    • 視覺藝術
    • 宗教教育
    • 圖書
    • 生命教育
  • 獎項資料
  • 校園電視台
  • 學校組織
    • 家教會
    • 家長團契
    • 校友會
  • 網站連結
  • E-class
    • Facebook
  • CBLMC facebook

學與教

  • Home
  • 學與教
本校課程特色
圖書教學
語文發展及閱讀推廣
數學能力的培養
常識科重視思維教學
德育及價值觀的培養
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支援
資優教育
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
善用資訊科技
多元化教學設計及評估
教師專業發展
課展計劃
學校政策
本校課程特色

本校課程特色

多元化的學習生活:

本校課程發展以學生為本,除建構知識外,亦重視各種共通能力的培養。透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鞏固基礎知識,誘發探索精神。培養學生「高參與、高展示、高期望」的學習風氣。此外,教學設計重視提升學生創意、解難和批判性思維,亦加強協作和溝通等態度的培養。

課程配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令學習生動有趣。每學年舉行不同的主題學習日,
包括:常識科學習日、呂明才學術盃問答比賽、中國文化周、宗教周、英文日、數學日、中文科猜燈謎等,為學生創造豐富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圖書教學

圖書教學

語文科的圖書教學:

中文科於初小增潤圖畫書教學,老師利用精美的圖畫書配合不同的提問,建立學生的閱讀策略及閱讀興趣。中、高年級則選用兒童文學書籍作為部份教材。而校本的「夢幻童話國」課程,是以圖畫書、童話、童詩等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及閱讀興趣。再加上延伸閱讀計劃-「夢幻童話國閱讀獎勵計劃」,及圖書館的推廣活動和比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共通能力。

英文科方面,校本「初小英語讀寫計畫」(School based PLP-R/W)於一至三年級開展,計劃透過圖書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同時,本校與教育局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合作,設計taskbased校本課程,以「高參與、高展示、高期望」為原則鋪設教學鷹架,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語文發展及閱讀推廣

語文發展及閱讀推廣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本校推行多元化的閱讀獎勵計劃。圖書館舉辦「親子閱讀獎勵計劃」、「喜悅學生閱讀獎勵計劃」、四至六年級推行的「Smart Readers主題式閱讀計劃」及一、二年級推行的「小小書蟲閱讀計劃」;中文科推行以古詩為誦材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背誦獎勵計劃,及「階梯閱讀」網上閱讀計劃;英文科則推行「Home-reading Scheme」及My Smart ABC網上閱讀計劃。

此外,逢星期三的早讀課「悅讀20」,培養學生每天默讀20分鐘圖書的習慣。我們深信「閱讀」能開啟知識的大門,故銳意發展優化課堂的閱讀計劃,期望能培養學生「愛閱讀,會閱讀」的良好學習態度。

 

 

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科以「鞏固基礎,提升數學能力,加強信心」為目標。課程重點發展學生的運算、協作、溝通、創意、高階思維及解決問題等能力。銳意提升學生的數字感及綜合運用數學的能力。因此,在課程統整方面,著重各範疇的縱向發展,並根據學生學習難點編製「校本課程」和「延伸課程」及增潤「解題策略」,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及數學能力。

 

常識科重視思維教學

常識科重視思維教學

常識科定期舉行戶外考察,培養學生環境保育的意識及責任感。而時事新聞熱點討論,新聞資料分析等增潤課程,能鼓勵學生關心和探討時事,加強學生的社會觸覺,培養批判性思維。

各級均推行的專題研習及科技研習,除增進知識外,亦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價值觀及科學探究精神。常識科參加了資優教育組的網絡學校計劃,透過培訓及網絡學校共備和分享,以教學策略「資優13招」設計課堂活動,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德育及價值觀的培養

德育及價值觀的培養

    1. 本校重視學生屬靈生命的培養,定期會舉行佈道會、福音營、讀經、祈禱及金句背誦等活動,讓學生認識福音及聖經的真理。

 

    1. 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本校會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及生命教育課,以生活事件的方式,培養學生友愛、積極、正直、和平、堅毅、盡責的品格,成為呂明才學生的特質。也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其國民身份。

 

    1. 服務學習方面有「一人一職」服務計劃,透過班內及全校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盡責及樂於助人的態度。此外,透過不同的義工小組活動及與外間NGO合辦的不同計劃,讓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回饋社會。

 

    1. 為了擴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本校為四至六年級的學生舉辦境外交流的學習計畫。

 

    1. 四、五年級學生亦有參加外展訓練「結伴同航」,透過乘風航船上的活動,建立學生勇氣,自我挑戰及互助的精神。

 

  1. 五、六年級學生參加校內及校外的領袖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及承擔精神。

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支援

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支援

本校以「及早識別,及早介入,重點支援」為原則,以照顧學生的需要為發展策略,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安排適切的支援。於課堂教學層面,老師透過不同的策略及教學法,如合作學習、感官學習,小步子教學等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也以小組教學模式,以較低的師生比例照顧有需要的同學。在課堂以外亦會透過導修課、輔導班及學習加油站等活動,協助能力較弱的學生。課堂以外的支援包括:課後功課輔導班、學習小組、暑假學習加油站等。

除了學科上的輔助外,本校也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小組如社交小組、讀寫小組、情緒管理小組等,幫助不同的學生融入校園。

 

資優教育

資優教育

(一) 理念及重點

教育局在本港實施的資優教育政策及理念是要透過有系統及有方向地發掘和培育資賦優異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教育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富彈性的教學方法和環境下,充分發揮個別潛能。

本校除了照顧資優與非資優學生的基本學習需要,更採用多元智能的概念,著重啟發學生思考、培育創造力及個人與社交的能力,透過集合不同人士或機構所提供的資源支援學校來發展資優學生的個別潛能。

(二) 資優教育專責小組

顧問: 楊健德校長、何柳甜(副校長)

統籌: 陳婉詩主任(課程主任)

(三) 校本資優教育 – 三層架構的推行模式

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

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

本校積極推行「一人一體藝」計劃,每年均組織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及校隊訓練,發掘學生不同的潛能。

體育科在課堂及早操課中推行健體操,鍛煉學生良好體魄及韻律,課外舉辦不同的興趣班,從而發掘學生的運動潛能。

視覺藝術科透過課堂、舉辦展覽、獎勵計劃及課餘興趣班,提升學生的創意潛能及建立對視覺藝術的興趣。

音樂科在課堂或透過音樂科獎勵計劃,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審美態度。

此外,藝術教育發展小組推行藝術日,藉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善用資訊科技

善用資訊科技

均衡的資訊科技課程,內容包括知識、技能和素養的培育,並配合各學習領域的發展。各科以提升課堂互動和學生參與為原則設計電子學習課件,校方提供平板電腦讓學生使用。我們亦利用不同自學軟體及學習網站,讓學生在家中進行自學活動。

 

多元化教學設計及評估

多元化教學設計及評估

評估方面,本校重視促進學習的評估,密集而短少的進展性評估如小測、課堂觀察等,能提供即時回饋,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改善學習效能。此外,本校的評估亦會配合不同的教學目的,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如專題研習評估,數學科實作評估,常識科的專題研習、生活常識及生活技能評估等。

老師亦會設計課堂評估活動,如「學生自評」及「同儕互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及互相欣賞的態度。

 

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設計及課堂教學策略是本校最重視的發展項目,故此本校各科均積極發展校本課程,透過備課會及教研活動提升老師的教學質素,為學生開拓更豐富,更有效的學習經歷。老師們對教學的承擔和專業,令本校的課程持續邁向優質發展。

  1. 20-21教師專業發展 
  2. 19-20教師專業發展 
  3. 18-19教師專業發展 

課展計劃

課展計劃

  1. 課展計劃(2021-2022) 
  2. 課展計劃(2020-2021) 
  3. 課展計劃(2019-2020) 
  4. 課展計劃(2018-2019) 
  5. 課展計劃(2017-2018) 

學校政策

學校政策

  1. 學校家課政策
  2. 評估政策

Copyrights @ 2022 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Conservative Baptist Lui Ming Choi Primary School).